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08节(1 / 2)

李谕只看了一眼,就说:“诱导公式确实多,但记住一个口诀就简单了,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朱国桢脑瓜子嗡嗡的,“听起来像咒语。”

李谕拿出纸笔给他讲了一会儿,他终于明白。

“不愧是帝师!这么复杂的东西都可以讲得如此透彻!”朱国桢又翻开自己一本笔记,“我还有一个问题,困惑许久。”

朱国桢的笔记是用钢笔写的,一手十分漂亮的楷体,看来他这段时间也一直有练硬笔,并且字迹已经写得比李谕好看许多。

没办法,谁叫人家毛笔字根基好。

朱国桢说:“我突然发现,09的循环好像可以等于1,奇哉怪哉!您看,1/3=03的循环,然后3x1/3=1,不就说明09的循环等于1了,简直无法理解。”

好家伙,虽然看着很简单,但李谕还真没法回答。

这个问题很出名,属于“一句话激怒民科”的典型代表。

朱国桢提到的解法显然是错的,因为属于循环论证,在数学上根本不严谨。

李谕苦笑:“你还是不要管这个问题,因为想要理解它,需要非常高深的数学理论。”

朱国桢说:“可我整本数学讲义都学完了。”

李谕说:“对于数学来说,这仅仅是入门罢了。”

朱国桢有些绝望:“只是入门?入门了多少?”

李谕想了想说:“如果数学有泰山顶这么高,姑且算作7000台阶,这本书仅仅相当于爬了几十级而已。”

朱国桢张大嘴巴:“那要学到何年何月?”

“山顶现在可没人!而且你没有必要学到那种程度,如果可以再上几十个台阶,就足够。”李谕说。

朱国桢问道:“冒昧问下帝师在什么水平?”

“你是指数学吗?”李谕说,“可能也就几百台阶,距离山顶还早着呢。”

“连您都差这么多?”朱国桢不敢相信。

李谕说:“数学比较特殊,谁叫人家是科学的皇后。”

朱国桢无奈坐下:“想娶这位皇后真的有如登天。”

李谕笑道:“你胆子还不小,想娶皇后。”

“戏谑之言,”朱国桢说,“但为什么我可以发现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数学问题,连你都无法解答?”

想解释09的循环为什么等于1真的非常困难,真正要证明,需要用大学数学一门专业课《实分析》的内容。

目前这个时间点,可以搞定的恐怕只有德国的那位数学大佬戴德金。

李谕无奈道:“哥德巴赫猜想、费马猜想都听着很简单,可就算全世界最好的数学家,目前也无法回答。”

又解释了一番后,朱国桢才总算没有被打击到积极性,回头还要继续学习科学。

李谕挺感慨,他的年龄放在后世起码已经是研究生阶段,却要从头开始学科学各科,起跑线不知道输了几条街。

但朱国桢却充满干劲地说:“圣人说,朝闻道,夕死足矣。在下年龄不大,何有太晚一说。”

李谕鼓励道:“以后你可以去大学堂旁听课程,我准许你到未来要建的清华学堂旁听。”

朱国桢却说:“清华?这是什么不知名学校?要去也当去帝师曾经上的京师大学堂!”

李谕笑道:“好好好,可以可以!”

——

朱国桢走后,赵谦拿来了两封从上海过来的信。

第一封是蔡元培写的:

“今日听闻疏才兄弟参与的游美学务处招纳公费赴美留学生,我南洋公学优秀学子极为热衷,望疏才择日赴沪商议。”

蔡元培因为已经加入同盟会,不太敢到京城,所以只能写信让李谕动身。

第二封信则是钟观光要借钱的:

“疏才弟,本人为促进家乡宁波之教育,近来回乡兴建了芦渎公学。但苦于缺少资金,如今已有3000银元债务到期,希望疏才兄弟暂时帮助周转一二,他日必连本带息奉还。”

钟观光创建的这所芦渎公学就是后来宁波的柴桥小学。

宁波与上海隔海相望,地理位置还是挺好的,是当年第一批开埠的五城之一。

而且当年英国人首先看中的也是宁波以及宁波旁的舟山群岛,最早的外滩也在宁波。

舟山岛同样很有机会成为香港,只不过英国人考虑到宁波的甬江太窄,且距离自己在远东的最后一个补给站新加坡又太远,所以还是选择了香港岛。

但宁波肯定受到了上海很多辐射影响,相比较起来,目前也比较现代。

钟观光在上海滩待了这么久,眼见上海一天比一天好,心中早就明白教育的重要性,遂动了回乡建设学校的想法。

而且上海消息灵通,钟观光又是做科学仪器进出口生意的,知道李谕在美国工厂的生意非常大。

额,他猜得确实没错。再过上几年,如果有中国富翁福布斯榜,李谕很可能榜上有名了。

李谕热衷教育,回信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且在信中提到可以给他也提供留学机会。

招到不得了的人

京师女子学堂的事情批复的速度挺快,毕竟不是第一所,朝廷肯定不希望京城落在天津、上海后面太久。

后来鲁迅就在这所学校任过教,因为该校学生刘和珍被军警打死,还写了那篇著名的《纪念刘和珍君》。

学校选在了宣武门附近,不过建好校舍还需要一年左右。

李谕肯定支持女学兴建,大学嘛,没有女学生说得过去?连谈个恋爱都费劲。

李谕在路上碰到了带着几名学生前来京城的张伯苓,李谕看到后面的学生基本都是此前带去美国参加奥运会的人,好奇道:“伯苓兄这是做什么?”

张伯苓拿出一份报纸说:“参加运动会,京师大学堂的运动会。”

“京师大学堂运动会?”李谕接过报纸,看到上面的一则新闻:《大学堂召开运动会敬告来宾》。

内容是京师大学堂开办运动会,也诚招天津、河北等地的学生参加。

李谕笑道:“伯苓兄有点欺负人了,这些都是见过世面的,来参加校运会时不时有点……”

张伯苓却说:“你也来参加吧,听说许多教职工都报了名,还有大学堂的足球比赛,北洋大学堂的足球队也会参赛。”

李谕倒是知道京师大学堂已经有了足球队,于是说:“要是有足球比赛,我可得凑凑热闹。”

后世网上有个梗,当你纠结自己到底想上清华还是北大时,可以这么选:体育好就上清华,体育差就选北大。

不过其实京师大学堂刚一建校,就很重视体育,《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里将体操列入预备科和师范馆的正式课程,并规定预备科学生每周要上2至3小时,师范馆学生每周要上3小时。甚至还有专门的运动服,穿上后已经非常像西式的大学生。

由于体育成绩会计入毕业考试科目,所以京师大学堂里一直有体育热。

这已经是第二届运动会,组织比第一次更加完善,并且学校的监督李家驹还邀请了一些女学生来参赛。

穿着清凉运动服参赛的女学生,在此时绝对是一大奇观!

果不其然,李谕赶到运动场时,已经来了上万人参观。

虽然比赛项目与后世已经非常成熟的运动会不一样,不过大体就是各种田径比赛。

监督李家驹还报名了30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