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425节(2 / 2)

,不然自己的书法水平在国内能被笑死。

李谕在屋中摆下宴席请他们吃完饭后才走。

后来李叔同曾经问李谕:“这首词是不是有什么深意,我总感觉参不透,仔细思索看过的典籍,也没有找到对应的出处,莫非真是妙手偶得之?”

李谕哈哈大笑,在纸上再次写下了“314159”。

“这是?”李叔同有些纳闷。

“你念出来,”李谕微笑道,“3后面的那个点就念做点。”

“三点一四一五九……我的天,山巅一寺一壶酒?”李叔同惊呼,“这串数字是什么?”

李谕给他讲了讲圆周率,李叔同才彻底恍然:“妙!实在是妙!”

——

李谕此次在日本待的时间不算短,许多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已经奉李谕为圭臬,校长山川健次郎甚至比京师大学堂更早地想在理学部挂上李谕的头像。

他带着物理教授长冈半太郎找到李谕,强烈要求找人给他画一幅画像。

此前李谕和吕碧城已经有了一幅列宾的画像,但显然日本人要的是单人肖像画。

本来李谕提议拍张照就行,但山川健次郎觉得不重视,必须要画师专门进行绘画。

日本人嘛,有时候真的很传统。

对方的要求非常坚决,李谕只能同意,不过最后还是坚持找一名中国画师。可惜现在李叔同油画还没有学明白,一直沉醉于画美女素描。

这件事没有难到山川健次郎,他很快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并且还是京都美术学院的高材生——郑锦。

郑锦便是后来几乎八大美院之一,中央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也是央美在职时间最久的一位校长。

他当校长的时候央美还叫做国立北京美术学校。

郑锦后来的专长并不是油画,但画一幅肖像画难不倒他。

郑锦是与梁启超一起来的。

梁启超几天前还在论战之余写了一篇盛赞了李谕轰动东京学术圈的文章。

最近他和章太炎、胡汉民、宋教仁等人打的笔仗有点快要支撑不住。本来自己隐隐占了上风,谁知道《民报》突然开足马力发了好多增刊,怼的自己几乎无力招架。

他肯定不知道是李谕资助了《民报》。

梁启超的笔力强是强,但对面人太多,每个都不好对付,何况还有“章疯子”这种战斗力爆表的。

章太炎突然跳起来贴脸开大,着实有点意想不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