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33节(1 / 2)

开着车来到八大胡同,听完凤铃的描述后,李谕自言自语:“这个袁二公子真是能拈花惹草,难怪死后上千妓女给他送行。”

薛丽清抹着眼泪说:“李大学士,我在袁家没攀上富贵,这是我命贱;不过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这样,他终究是袁家的骨肉。”

其实这个薛丽清不是普通的清倌人,她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可惜五岁时被人贩子掳到了青楼。

她长大后出落成大美人,而且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很快就吸引住了袁克文。

薛丽清自然也知道袁克文的身份,拼命想要嫁入豪门。

只不过没想到进入袁家后,她才发现这个袁二公子就是曹植,虽然很有才,却一点都不热衷政治,根本没有出头的可能。

再加上他真心太风流了,薛丽清竟然忍受不,选择了离开。

李谕说:“孩子我会帮着你交给袁二公子。”

薛丽清想要跪下,吕碧城忙扶住她:“你还没有出月子,不要行礼。”

薛丽清哭诉道:“从此一别,只怕再也见不到我的儿了。”

她很清楚,让孩子回归袁家,比跟着她强一万倍。

吕碧城刚带过孩子,熟练地抱起小婴儿:“好水灵的娃。”

离开八大胡同时,薛丽清的哭声一直没有停,直到他们的车越开越远。

此时的袁克文有自己的宅子。

李谕进入后,让吕碧城把孩子递给他:“克文,这是你的儿子。”

袁克文看过襁褓里的一纸信札,惊讶道:“真的阿清生下来的!”

李谕说:“薛姑娘希望这个孩子像你,也远离政治。”

袁克文叹了口气,这些姑娘终究没有一个懂他的心事,可自己又不能说出来。

袁克文看着婴儿说:“既如此,你以后就叫家骝吧。”

李谕心头一惊,原来这个孩子就是袁家骝,自己帮对了。

袁家骝是知名的高能物理学家,而他老婆更出名——吴健雄。

沉船

民国初年颇有百花争放的感觉,《临时约法》彻底放开了报禁以及清朝对言论自由的过分压制,短短一年时间,报纸数量就从清末的100种激增到500余种;通讯社也瞬间出现了六家。

广大民众真的被帝制压抑太久,一下全部释放了出来。

李谕的无线电设备也因此在全国也卖得非常好。

对国内李谕一直低价出售,基本没有利润,反正钱都是在国际市场上挣的,养养国内理所应当。

报界在民国初年的生长极为迅速,民众们同样支持报界,在很多人看来,“共和时代,舆论为法律之母。无论为官为商,总须与报界联络”。

至于各家报纸的言论,更是没什么限制,比如上海的《民权报》,还有天津的《大中华报》,几乎“无日不骂袁世凯项城”。

袁世凯一时鞭长莫及,只好听之任之。

蔡元培曾经评价:“当时思想言论的自由,几达极点。”

梁启超后来也回忆说:“回想民国元年、二年,不啻若唐虞三代之盛。两派各有极端之主张,争论不已,固相若也。然彼时为宪法问题、借款问题、财政问题,无论其意见何若,当各有一番之研究……”

现在帝制刚消亡,国内有太多太多问题需要研究,各抒己见的自然多。

除了言论上的开放,国内同样迎来了一波结党的疯狂浪潮。

封建时代严禁结社组党、与闻国政,总是把“结党”与“营私”联系在一起。

晚清时代已经诞生了很多团体,到了民国时期,新环境刺激下,各种党派仿佛雨后春笋般出现,“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

北京城毫无疑问是最多的,但凡有点文化的,几乎都被拉进了各种党派。

反正在政治启蒙期,不是什么坏事,慢慢就会大浪淘沙,沉淀下来。

李谕作为全国知名的大人物,却一直秉承着“君子不党”,也算是个小小的异类。

但其他人就忍不住要拉拢一下他,甚至国学大师章太炎。

这天,他带着弟子钱玄同一同来到了李谕府上。

李谕问道:“太炎先生,您不是被派去了东北?”

章太炎说:“搭乘火车先看了看,暂时不留在那边,毕竟关内还有这么多事要办。”

李谕问道:“那先生来找在下是?”

章太炎说:“我与张謇、唐绍仪、唐文治等人共同成立了统一党,希望引你加入。”

李谕笑道:“先生应当知道,我是不入会党的。”

章太炎纳闷道:“现在无人不党,你不加入,岂不怪哉?”

钱玄同也说:“院士阁下生活在京城,不会不知道如今京城里风云际会,各地英才聚集,若在路上遇到不相识者,除问尊姓大名而外,往往问及贵党。”

果然如传闻一样,但凡遇到还没有加入党派的人,马上就有人主动热情地为之介绍。

甚至于不少热心政党活动的人或政界、学界人士身跨数党。

但实际上这些政党与社团的宗旨多是“拥护共和”、“巩固统一”和“谋国利民福”之类,各党纲领差异不大,彼此主要互争权力,也会因为党争而出现混乱。

总之民国初年的党派活动具有幼稚、随意、混乱的特征,还有不少投机分子混迹其中,一些小政党总是由几位爱出风头的人把持,或者借团体名义营私利,引来各种责难。

不过总体而言,民国初年的结党结社运动应该肯定,标志着从专制暴政向民主化的变迁。

而且政党名目虽多,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影响较广的政党却极少,主要是同盟会以及章太炎、梁启超等人一同搞的党派。——话说章太炎以前也是同盟会的。

李谕只能婉拒道:“我这人闲云野鹤惯了,让别人管着不舒服。”

章太炎大笑道:“全天下还有比我更不爱受管教的?而且疏才你不是已经加入了什么英吉利国的皇家学会?”

李谕说:“那是学术团体,并不一样的。对了,将来我倒是可以帮着成立咱们自己的学术组织。”

章太炎想想说:“等你成立了科学党,我也凑凑热闹。”

李谕也笑了:“可以可以!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就同时包含科学院与文学院。”

章太炎道:“这么一说,疏才兄确实有脱不开身的理由,我便不强求于你。”

李谕说:“提到科学院,倒是太炎先生以及弟子如果有时间可以来大学里讲讲课,我们会很欢迎。”

章太炎无奈道:“想教的人教不了,我现在对育人之事不是很上心,但我会让我的门生去献献丑。”

民国初年的国学泰斗,基本全是章门之下。

李谕说:“提前谢过!”

……

几日之后,《申报》突然登了一则大新闻,名为“英国大商船遇灾详记”,开头第一句是这样写的:“英国白星公司之汽船铁台里克号在大西洋触浮冰山沉没,洵为海上罕见之巨灾。”

铁台里克号即此后翻译的泰坦尼克号。

看日期,距离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仅仅过去了两天时间。

文中具体报道了这艘船涉及的金额,泰坦尼克号保险金额为100万英镑之巨。

(是个天大的数字,对比一下,善后大借款借到手的才1000万英镑不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