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11节(1 / 2)

朱高煦有条不紊的下令,俨然有一举拿下辽河以东的态势。

诸将激动接下朱高煦赐下的虎符,虎符用吉林城金矿所制,份量沉甸。

接下虎符后,三万六千余渤海大军一分为四,分别向辽南、辽阳、抚顺攻掠而去。

这一幕,被城头的耿瓛看在了眼里,也被正在准备渡河南下的吴良看在眼里,可他们却什么都做不了。

不收复金州,他们这三十几万军民就都得饿死。

“都督,渤海庶人留下了。”

福胜门(北门)的城门楼上,王献与耿瓛说着,而耿瓛自然也看到了出城兵马中没有携带大纛的痕迹。

这表明朱高煦依旧在营盘中,可对此的耿瓛却无可奈何。

渤海军在这一刻展现出了绝对的实力,三万马步兵出营而去,哪怕是其中的神机营也有充足的乘马和挽马来乘骑与拉拽火炮。

尽管朱高煦身旁只有六千余人,但这其中大多都是骑兵。

耿瓛没有能用一万五步卒来击败六千骑兵的自信,他只能死守沈阳城,让这地方成为大明在辽东的最后一颗钉子。

“城中粮食,还够吃几日?”

耿瓛询问王献,王献闻言倒是轻松了些:“兵马去了一半,城中还有十七万石粮食,足够城中一万五千兵卒吃一年半。”

“那就好……”

耿瓛眺望着渤海营盘,呢喃着这句话,而同样的营盘内,徐晟也看着不断走出的弟兄们,心痒难耐。

他看向了一旁用望远镜观察沈阳城的朱高煦:“殿下,我们不动手吗?”

“动手?”朱高煦疑惑看向徐晟,很快就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笑道:

“用六千人牵制沈阳城一万多大军,这功劳还不高吗?”

“这么说倒也是,可是……”徐晟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朱高煦笑着拍了拍他:“放心,之后有用你的地方,不过在这之前,你先带人造船,去浑河里面给我捕鱼,补贴军用。”

“啊?”徐晟苦着脸:“旁人都去攻城掠地了,怎么我们还得捕鱼?”

“他们把粮食带走了,我们不捕鱼吃什么,金州的粮食起码还得有段时间才能让我们吃到。”朱高煦拍拍徐晟后背:“别多话,快去造船去。”

“喔……”苦着脸应下的徐晟,只能委屈的带人造船捕鱼去了……

《渤海纪事本末》:“五月癸卯,均引兵五千横渡山脉一千六百余里,拔金州城,上甚喜,拔擢都指挥佥事。”

《明世宗实录》:“均率五千马步官兵南下,往来野人闻乃上之兵马,皆附之,为之引路。均兵至金州,郑峻闻上贤明,举城降之。”

辽事糜烂

“踏踏…踏踏……”零碎的马蹄声在浑河以南旷野上响起,数千乘骑低矮蒙古马的兵卒带着上百门由两匹挽马拉拽的炮车,尽情的往东南而去。

对于旁人来说,这场景或许能让人觉得十分雄壮,可对于与他们对敌的人来说,就有些煎熬了。

距离这支队伍七八里外,另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正在行军。

不同的是,相较于悠闲骑马的那支军队,这支军队显得有些狼狈。

骑兵在外围巡哨,步卒背负甲胄赶路,整支队伍风尘仆仆,每个人都会时不时向身后看去,好似在提防后面那支军队的突袭。

不多时,全军停下了行军,而后方的那支队伍也在塘骑传禀下停下休整。

“侯爷,这叛军这么跟着,一看就是要去攻打辽阳城,如果是这样,我们还去辽阳调兵吗?”

上万人的队伍中,一名指挥使气愤的开口,目光一直往西北方向看去,似乎要用眼神杀死远处的那支军队。

“这渤海庶人倒是学聪明了……”

开口之人为统帅这支军队的江阴侯吴高,而他所感叹的也是身后那支军队的情况。

“侯爷,这叛军怎么离了大营后,反倒难打些了,真是奇了怪了!”

那指挥使还在发泄,吴高叹一口气,略感头痛:“这也是我夸渤海庶人的原因。”

“铁岭之战时,我想要引诱他们追击的原因就是他们各部配合不协调,一旦追击就会阵型紊乱,方便我军分割包抄。”

“想来,那时渤海庶人下令停止追击,便是看到了己方短板而决定的。”

“这次我们南下,他没有率大军追击,而是分兵来追击。”

“不需要配合各部后,他们反倒调度的得心应手起来,难以对付。”

吴高说出他头疼的点,也不由的认为朱高煦眼光毒辣。

“那我们还去辽阳吗?”指挥使抬头看了一眼天上聚集众多的云彩:“这天色,恐怕这几日就会下雨。”

“不去了,这是渤海庶人的阳谋,我们不能犯。”

指挥使还在想着天色,吴高却已经看出朱高煦的意图。

“渤海庶人想来已经知道了我军的金州丢失。”吴高凝重着表情娓娓道来:“我若是他,既然敌军不舍得放弃沈阳城,那兵马就必然要分兵行动。”

“分兵不足以拿下金州城,因此必然要前往各城调兵。”

“他不率大军与我们作战,是知道了我们粮草不足,因此他可以像山中猛虎一样,慢慢看着被放血的猎物血液流干而死。”

“眼下,我们就是那被放血的猎物,而血就是粮食……”

吴高对朱高煦的手段感到棘手,旁边的指挥使也似懂非懂道:“按照侯爷您的意思,那若是我们调走辽阳城的部分守军,我们身后尾随自己的那七八千人队伍便可能会进攻辽阳城?”

“不是可能,是一定!”吴高笃定点头,随后又道:

“前番渡河时,他们的兵马数量远在我们之上,跟在我们身后的兵马不过叛军渡河兵马的二三成,那其它的兵马恐怕是往辽南走去了。”

“那我们……”听到朱高煦大军往辽南去,指挥使汗流浃背,他清楚渤海军的行军速度在他们之上,如果朱高煦真的派人前往了辽南,那以他们的速度是很难跟上的。

“一旦海州被拿下,我们与辽西的两万大军便断了联系,想从九连城撤退都不可能。”

吴高摸着略微发凉的额头,对于如何破局,显得有些头疼。

他本就认为朱高煦是一个棘手的对手,因此才一直避而不战,坚壁清野来对付他,谁曾想朱高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明面打铁岭,实际走山道偷渡金州。

金州城被拿下,辽东的海上生命线就等同被掐断。

相比较正兵,朱高煦更擅长用奇兵。

“传令大军向南行军,沿山往复州去。”

吴高没有办法,只能选择舍弃辽阳、海州与盖州,用辽南四州从北向南的第三个州,复州来作为拿下金州的地盘。

“不如将辽西的兵马调来?”指挥使小心翼翼询问,吴高却摇头:

“燕庶人已然叛乱,并拿下了居庸关和怀来卫、开平五卫,切断了大宁与山西的联系。”

“这种时候,若是辽西兵马出了差错,那渤海庶人便能与燕庶人汇合,届时他们必然要对大宁下手。”

“若是大宁与辽东两都司皆失陷,这一仗就难打了……”

吴高没有再犹豫,简单带着大军休整了一字时后,便带着他们往南边撤退。

他们身上携带的军粮,足够支撑他们撤往五百里外的复州。

倒是见他们离去,身后死死跟着的孟章略感惋惜。

“这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